画家时卫民:融情于景 笔墨于情

来源:  编辑:

中青年画家时卫民作品

  中国周易新闻网讯:在一次笔会现场,一位中青年画家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关注。只见这位画家铺开宣纸,略一沉思,即饱醮水墨,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不到半个小时,一幅四尺整张的牡丹图便呈现在大家眼前。

  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位画家用笔果断,泼墨大方,大胆用水,层层点染,用笔欲露又藏,似实非实,似到非到,有意无意之间,又让墨色隐没、互渗、相溶,尽显了物象含蓄、朦胧、葱郁的神态,既充分展示了牡丹的雍容华贵、富丽堂皇,又展示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意蕴之美,让人不能不怦然心动,刮目相看。这位中青年画家就是时卫民。

中青年画家时卫民作品

  时卫民,1970年出生于杞县,现为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自幼喜欢书画艺术,见花画花,见鸟画鸟,看见啥就画啥。上学后,他特别喜欢课本里的插图,并依样画葫芦临摹学画,画得似模似样而且快。老师经常把他的画张贴在校园的光荣榜里,这对他的鼓励很大。在中学时代,他的绘画作品已在报刊上发表,成了小有名气的“画家”。高中毕业后,他在山东淄博一家壁画厂做绘画工作。在那里,他不但学习了素描和色彩,而且提高了速写能力,锻炼了创作思维。

  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绘画技艺,时卫民先是拜花鸟画家林恒生为师学艺,后到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进修,师从丁中一、袁汝波等大师,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教诲和指导,他的画艺精进。

中青年画家时卫民作品

  在绘画学习中,时卫民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指导思想,注重师法传统、师承经典,认真临习了好多名家精品,取名家之精髓,博采各家之长为已用。如徐渭的狂放恣肆、八大山人的冷峻奇崛、任伯年的清新润泽、吴昌硕的浑厚老辣、齐白石的质朴豪放都给了他艺术的滋养。在充分消化吸收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他还深谙“笔墨当随时代”理念,融入时代的气息,逐渐形成了清新明快、飘逸洒脱的独特画风。

中青年画家时卫民作品

  在绘画创作中,时卫民善于以“情”见长,以“情”写意,以“情”赋韵。他很清楚,对绘画作品来说,“情”的抒发是成功重要因素。画家要想自己的作品打动人,就要在“情”字上下功夫。于是,他在生活中努力观察、捕捉物象的细节及亮点,抓住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寄情于景,融情于笔,情景交融,表现了充满“情”的视觉感受。因此,他的画作更多的是对世间真情的褒奖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这是他心灵的真情释放,更是他热爱自然生命、追求生命本真的心性流露。正因此,他的花鸟画显得格外亲切。

中青年画家时卫民作品

  时卫民的花鸟画,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齐白石先生集毕生之经验强调指出:“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所谓“似与不似之间”,就是形似与神似相统一的一种至高境界,就是形似与神似相统一的一种至高境界,也就是传统画论说的“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他说,绘画首先要做到“形似”,即画人画物要画得像,画得准确。进而要做到“神似”,即传达出某种意境和神韵。然而只是简单机械地做到这两点还不够,还必须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似与不似之间”是一条艺术之道,但是“似”是道,“不似”也是道,三道都要防“媚俗与欺世”,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正道!

中青年画家时卫民作品

  观赏时卫民的花鸟画,第一眼便让人觉得鸟欲言、花欲语,似有暗香隐隐扑鼻来,别有一番情趣和韵味。方寸之中天地宽,一花一鸟见精神。有的画面虽然简单,然而就在这简单之中,却跳跃着鲜活的生命,透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同时,心情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愉悦,似乎可以跟着画家一同入画,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中传达出画家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一种深情寄寓。

  时卫民花鸟画的题材涉猎广泛,花鸟鱼虫无一不精,尤擅写意牡丹。他笔下的牡丹,可以说是活灵活现,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惹人喜爱。有的多情含羞,有的妩媚端庄,有的泼辣豪放,给人一种气势,一种振奋,一种神韵,充分把牡丹的“雍容、华贵、祥和、繁荣、昌盛”表现的淋漓尽致。作品散发着“喜气、大气、仙气、富贵气”,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精神,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他的牡丹画,好像真的闻到了牡丹花的芳香!

中青年画家时卫民作品

  常言说:诗言志,画映情。时卫民的画作,完全是他真实情感的奔放和艺术追求的自由想象。从物象的塑造到技法的处理以及画面意境的追求上,他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数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和生活中经历的各种考验与历练,铸造了他个性化思想体系,成就了他的朴素纯美而气势辉宏的艺术面貌。

  谈及自己的艺术目标和追求,时卫民说:“我最佩服的画家是齐白石,他对艺术追求达到‘可惜无声’的境界,这也正是我毕生所追求的。”(特约记者:朱广志、摄影:赵文艳) 责编:许顺喜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投稿邮箱:zgzyxww@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周建13991001616 方长满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周易新闻网版权所有,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3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