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讨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术探讨 > 正文

缪传真:《易经》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3/9/18点击次数:1813次
  来源: 编辑:

  笔者认为,从1989年开始运行的进出口商品法检制度,正在外贸发展的新平台上实施“硬着陆”。

  “硬着陆”不妨“软思考”。引发我思辨的是《易经》。《易经》是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元典中的元典,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母本。它告诉我们“吉凶悔吝”,天下断无易处之境,所以,《易经》的基本思想是改革。“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身坐“小窗”,心系“春去”,也算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情怀吧。

  《易经》的“易”字就是对辩证法的演绎。“易”字,上为“日”下为“月”,日月之行,构成阴阳,阴阳相抱,成为统一的太极。太极就是至高无上的普遍规律。《易经》揭示的普遍规律就是:变易、简易、不易。也就是说,变革是事物发展的常态,变革总是朝着简便的方向行进。但是,变革不是毁灭,必须有“不易”的意识,职责不能失,原则不能丢,底线不能破。

  正在实施的进出口商品法检制度改革,同样应该坚持变易的精神、简易的目标和不易的准则。

  引发进出口商品法检制度“变易”的原因至少有三个:

  一是进出口数量增加。截取加入世贸组织为时间节点,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2002年为6207.7亿美元,2012年为3.8万亿美元,十年增长了5.12倍。中国外贸在全球贸易的份额由2002年的4.7%上升到2012年的10.5%。据预测,今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可能突破4.1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原有的法检制度所赖以运行的技术资源难以匹配。

  二是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在全球化的引领下,在跨国公司的推动下,跨国研发、投资与贸易一条龙,跨国货物、服务与知识产权一体化,衍生出各种新型的国际贸易业态和贸易方式,如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市场采购、特殊监管区等。相对而言,建立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模式上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

  三是外贸发展遇到了困难。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减缓,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同时,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连续放缓。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下滑至低位数,进出口企业困难重重。外贸部门选择了贸易便利化这个关联度极广的措施,把它上升为激发外贸企业内生动力的新引擎。

  关于如何变易,国家质检总局下发了《改进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的意见》。笔者研读之后,理解为“五个转变”:转变观念,从管理微观转到管理宏观;转变职能,从监督企业转到监督市场;转变模式,从技术执法转到综合执法;转变机制,从封闭体系转到开放体系;转变目标,从服务外贸转到服务社会。

  大道至简!变易的方向是简易,也就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

  贸易便利化是发达国家的理念。世界贸易组织(WTO)基于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规定了自己的根本宗旨就是不遗余力地推进贸易便利化。在关贸总协定时代(GATT),通过八轮谈判,把关税壁垒降到了底线,但是制度层面的技术壁垒依然存在。1995年,WTO成立后启动的第一个回合谈判(即多哈回合谈判),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贸易便利化。

  贸易便利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涵盖了与相关的所有环境,甚至包括金融环境、交通状况、信息化程度等,检验检疫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主要集中在,从检验检疫的角度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要求检验检疫制度具有透明性和可预见性,具有内部的有效性和外部的协调性。

  由此看来,进出口商检改革的“简易”就是减少费用,减化程序,减小隐性风险。一句话,就是简政放权。

  简远通神!这个“神”就是不易的精神。顺境中难得变革的动力,动荡中难得坚守的定力。此之谓太极之理。

  改革是一次扬弃,不是对昨天的全盘否定,更不是对今天的全面颠覆。不管怎么改,中国质检的基本精神不能变。

  具体地说,维护安全、卫生、环保、健康和贸易环节公平正义等核心价值理念不能变;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建设质量强国的目标不能变;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提高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宗旨不能变;坚持“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工作方针不能变;高举人民质检大旗,践行群众路线,增强质检为民的有效性的要求不能变;不断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理论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机制的改革思路不能变;运用“底线思维”,严守市场准入门槛和质量安全底线,严密市场监管,强化风险管理,强化重点监管,强化执法稽查,避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质量安全事件,这些基本管理职责不能变。

  “变易”需要勇气,“简易”需要智慧,“不易”需要自信,三者缺一不可。责编:许顺喜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关于我们 | 本站公告 | 高端访谈 | 周易研究 | 周易知识 | 安阳周易 | 建筑风水 | 人居环境 | 经典案例 | 周易预测 | 人员查询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投稿邮箱:zgzyxww@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周建13991001616 方长满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周易新闻网版权所有,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3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