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正文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周易热”?

更新时间:2020-06-19点击次数:9954次
  来源:蓬莱周易研究会 编辑:admin

近年来,国内外确实出现了“周易热”,而且有着不断“升温”的趋势。我们用了较长的时间,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接触了方方面面的人士,分别听取了他们的看法和相关意见。下面,就让我们对“周易热”形成的原因和相应的表现,进行初步地方分析和探讨。

近年来,国内外确实出现了“周易热”,而且有着不断“升温”的趋势。我们用了较长的时间,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接触了方方面面的人士,分别听取了他们的看法和相关意见。下面,就让我们对“周易热”形成的原因和相应的表现,进行初步地方分析和探讨。

形成“周易热”的首要原因,应该说是《周易》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复杂神奇的符号显示)吸引了人们,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复杂神奇的占筮运算机制)折服了人们。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古老文化,而《周易》正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明珠。

原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山东周易研究会名誉会长刘蔚华教授指出:“《周易》是中国文化之根,是中华文明的‘大道之源’。《易》的品格、精神早已透入中国人的心灵,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之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危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并不断地发展壮大,源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这种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在现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建设超速发展的今天,同时也出现了大量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人们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从中国哲学中寻找到。无需我们继续引证更多的资料,从历史的经验和现实需要两个方面,已经可以看出,“周易热”的出现是理之所至的。

出现“周易热”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自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政治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这一方面的表现是不胜枚举的。例如,许多大专院校相继开设了有关《周易》方面的教学或选修课程,校园内的学术研究空气日渐浓厚;有关《周易》研究和注释的古籍得以整理出版或重新发行,大小书店之内,抬头便是、唾手可得;现代学者有关《周易》研究的著作纷纭迭出,日渐增多;各种《周易》研究机构和社会学术团体不断成立,有关的研究成果和活动情况经常见诸于各种报刊杂志之上;祖国大陆与台湾海峡两岸之间,以及与其它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加强,并日渐频繁。

这些学术研究工作(包括了《周易》象、数、理、占的各个方面)是十分严肃的、认真的、科学的,其学术空气之浓厚、学术创见之丰富,已实属多年之未见。应该说,这就是“周易热”的主流,它对《周易》研究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是十分重大的。

其三,由于长期以来蒙尘于《周易》的神秘化影响,使某些人以“探秘”或“揭秘”为名混杂于“周易热”之中,加上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部分热衷于占卜问卦、看相算命的人士,使得某些欲以此作为骗人谋财手段的人物喜形于色。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给《周易》研究工作,特别是占筮预测研究的开展又一次蒙上了灰尘。而许多人又正是仅仅从街头巷尾占卦算命者剧增这一现象上,去判断“周易热”的“温度”之高低的。

另外又有某些对《周易》并未进行过深入研究,甚或连《周易》一书也尚未读过一遍的人士,将《周易》研究与某些江湖术士的表现生拉硬扯在一起,以致于得出《周易》研究就是“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结论。上述的种种现象在“周易热”中已形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协助有关部门认真加以解决。

最后一点要说明的是,由于目前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和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生活的外部环境必然会产生较大的变化,生活空间在不断扩展,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改善和提高。同时,由于社会的多元化和激烈竞争的出现,人们在精神方面也急切需要有新的寄托。如何用冷静、现实的头脑和超前的意识去思考问题、观察社会,并尽可能地正确感知和妥善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已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课题。

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教授颜炳罡先生曾深刻地提出:“以《周易》之德性为首出的人文精神,去努力消解西方文化中极端个人主义带来的消极影响,重建人们的价值理想,再现人性的尊严和人生的崇高,激发人们自强不息、奋然向上,这是当前《周易》研究的重大任务。”据此而言,“周易热”的出现,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以上情况和初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周易热”的形成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必然,是社会历史转折时期的需要,也是促使社会不断进步的大好事。只要我们把握住《周易》研究的正确方向,并不断消除负面影响的干扰,必将对进一步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来源:蓬莱周易研究会。作者:山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责编:许顺喜

0 条评论
不想登录?直接点击发布即可作为游客留言。
关于我们 | 本站公告 | 高端访谈 | 周易研究 | 周易知识 | 安阳周易 | 建筑风水 | 人居环境 | 经典案例 | 周易预测 | 人员查询


主管: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 主办:中国周易新闻网编委会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5624号 发证机关:北京市广播电视局

新闻纠错热线:010-53673508 监督电话:13683101150

投稿邮箱:zgzyxww@126.com 本网法律顾问:周建13991001616 方长满15139954812
本网广告独家代理:北京群策群利广告有限公司
周易新闻网版权所有,所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如需转载本站原创,须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版权必究!

京ICP备2021028515号-3

技术支持:北京华大网络